早安健康 新聞中心吳旻珊 / 2025.11.12
以為體檢沒紅字就能安全下莊?當心身體已經「油盡燈枯」一場小病都能釀成大禍!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廖繼鼎在YouTube頻道「出神入化廖醫師」拍片分享,一位76歲的爺爺每天早上6點就出門去公園打太極拳,中午還會騎腳踏車去菜市場買菜,最近一次體檢報告也很正常,也因此常會和兒子開玩笑說:「我的身體比你還好!」
然後在一次膽結石微創的小手術後,他突然發高燒、喘不過氣,肝腎功能急遽惡化,血壓更是低得量不出來,最後確診末期癌症。廖繼鼎醫師表示,這些「突然倒下」的患者,身體的健康電池早已被各種問題耗到剩下一格電,那些看起來正常的體檢數字和硬朗的模樣,其實只是外殼還亮著,裡頭的電池早已老化,這時一點刺激都有可能加速放電、讓整個人「垮掉」。
對此,廖繼鼎醫師整理出5個身體崩潰前的求救訊號,像是腸道菌失衡、慢性發炎、蛋白質攝取不足、生理儲備力見底及衰弱症,這些「癌前信號」都是身體最誠實,卻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徵兆,千萬不要等到身體透支了才後悔!
健康透支警訊1:腸道菌失衡
廖繼鼎醫師表示,當腸道中的好菌數量低於壞菌,身體就有可能進入發炎狀態、免疫力也會一點一點地被消耗,多項研究更指出,腸道菌的多樣性越低,罹患大腸癌、肝癌和胰臟癌的機率越高,而營養醫學博士劉博仁也曾引述國外資料說明,腸道菌群失衡的問題甚至可能比腫瘤出現還要早,是早期診斷癌症的關鍵指標。
好消息是,腸道的防禦系統是全身最容易被修復的!廖繼鼎醫師推薦多吃地瓜、燕麥和蔬果,多多補充天然膳食纖維,有利於幫助好菌「補糧草」繼續打仗;再來可以多吃發酵食物,例如優格、味噌、泡菜等含有好菌的食材,能夠幫腸胃道增加援軍;最後,每天花30分鐘走路、起來活動身體,可以促進腸道蠕動、守住良好免疫力。
健康透支警訊2:慢性發炎
慢性發炎猶如身體裡「看不到的火」,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情況下,會造成免疫系統忙不完,久而久之免疫功能失調,心血管疾病、癌症都有可能找上門。廖繼鼎醫師以美國心臟學會與期刊《Nature Reviews Cancer》的研究說明,慢性發炎被列為癌症的特徵,其中台灣人常見的牙周病,也屬於慢性發炎,而牙周病患者的癌症風險,更比一般人高出14~24%左右。
想要幫身體滅火並遠離癌症,除了定期洗牙、維持口腔健康,廖繼鼎醫師也建議多吃藍莓、桑葚和蔓越莓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,同時保持心情輕鬆穩定,就能自然、有效地對抗慢性發炎。
健康透支警訊3:蛋白質攝取不足
蛋白質是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,一旦體內蛋白質不足,免疫力就會大打折扣,影響身體對抗外來病原體的能力,再加上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織和細胞的重要成分,缺乏時會干擾身體的正常運作,甚至有可能增加慢性發炎或其他慢性疾病、癌症的機率。
那蛋白質應該怎麼吃呢?高雄榮總屏東分院的衛教文章建議,每餐都要攝取優質蛋白質,尤其是最容易被忽略蛋白質的早餐,可以從多一杯牛奶、豆漿或加顆蛋開始,並以成年人每天、每公斤體重1.1g蛋白質為主,70歲以上長者則建議每天應攝取每公斤1.2g的蛋白質。
健康透支警訊4:生理儲備力見底
廖繼鼎醫師形容,每個人身體裡都有一顆健康電池,年輕時電量充足,怎麼熬夜、怎麼飲食不規律都撐得住,但隨著年紀增加、電池慢慢老化,等到70歲時可能只剩下不到7成的電力,最可怕的是,這顆電池不會提醒你「快沒電了」,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長輩看起來健健康康的,但一遇到感染、壓力或手術等,電池電量就會瞬間歸零。
要是感覺到明顯體力變差、恢復速度變慢,或是消化越來越不好,就很可能是你的健康電池在發出低電量警訊,廖繼鼎醫師建議,這時候只要維持營養均衡、規律運動,甚至是多笑一下、和朋友聊聊天維持社交,就能降低壓力荷爾蒙,幫自己的健康電池充電!
健康透支警訊5:衰弱症
隨著年齡越來越大,身體各項功能也會跟著退化,有些長輩會出現嚴重的肌力下降、體重異常減輕,或總覺得提不起勁,而這些狀況又統稱為「衰弱症」。
台灣2010年的統計顯示,有衰弱症問題的長輩,罹患心血管疾病、肺病、腎臟病、糖尿病、關節炎、骨質疏鬆症和癌症的機率會比較高,如果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衰弱症,彰化基督教醫院的文章建議從5個指標來看:
非刻意的明顯體重減輕:過去一年內沒有特別減重,但體重下降超過5公斤。
- ●自述疲憊感:一週有超過3天以上覺得疲倦或提不起勁。
- ●肌力下降:握力測試落在研究族群最低的20%、男性<26公斤、女性<18公斤。
- ●行走速度變慢:研究族群最低的20%、<每秒0.8公尺。
- ●低身體活動量:研究族群最低的20%、男性<每週383卡、女性<每週270卡。(早安健康)
社區經營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:
★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,一定要買書學習!
如想要及時接受到「我愛社區」的好文章分享, 趕快來 「我愛社區」 按
吧!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