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聯合新聞網 記者沈能元/2025.10.5
衛福部次長莊人祥驚傳罹患胃癌,他於臉書證實此事。莊人祥說,謝謝大家關心他的身體狀況,「我的確在去年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,我要感謝診治他的榮總醫師團隊及家人的支持」,目前恢復的很好。他說,這是「祖上有燒香」讓他的身體恢復健康,也謝謝長官、同仁的支持與鼓勵。謝謝大家。
衛福部統計,113年國人10大癌症中,胃癌排名第8,共造成2221人死亡。胃腸肝膽科名醫、義大醫院學術副院長林肇堂說,胃癌又稱「古老的疾病」,特別是台灣、日本、南韓等亞洲國家,早年沒有冰箱,為保存食物採用醃漬方式,如中國大陸的金華火腿、南韓的泡菜、日本的漬物、台灣的香腸及臘肉,或太鹹的食物,如鹹魚等,其中含有致癌物質,吃多了將造成胃粘膜病變,形成胃癌。
林肇堂指出,經研究發現,目前已知罹患胃癌,除食物等環境因素外,最重要的原因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,如果沒有好好治療,將形成慢性胃炎,隨著胃粘膜萎縮,合併多吃醃漬食物、少吃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,導致胃快速老化,並在細胞分裂時出現異常而罹患胃癌。
其實,依20、30年前研究統計,國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占比高達57%,也就是說,約每二人就有一人帶菌,但隨著治療進步,目前降低至20%、30%,約減少一半,原因是以往家庭結構是大家庭,大家生活在一起,家戶內交互傳染人數多,現在孩子生的少,且大家重視吃的健康,讓傳染人數降低所致。
除感染幽門螺旋桿菌、飲食習慣,遺傳基因也是罹患胃癌的因素之一。林肇堂說,此類患者常見是20至40歲的年輕女性,同時也有較高的風險罹患卵巢癌,且治療預後不好,提醒若有此家族史者,應要提高警覺。
林肇堂說,衛福部國健署將於明年起將幽門螺旋桿菌檢驗,納入第六癌篩檢,主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經抗生素治療二周,均有很好的殺菌效果,約9成以上患者都能治癒,如果無法一次殺乾淨,再搭配其他藥物,約97%的患者都能治癒,以預防胃癌。
林肇堂表示,早期胃癌沒有症狀,患者常是透過健康檢查發現,或是等到癌症中晚期,出現胃潰瘍、出血等症狀,才被檢查確診。若是早期胃癌可以透過內視鏡切除,中晚期患者需以化療、免疫或標靶治療等。
民眾若要遠離胃癌,應避免食用醃漬、過鹹的食物,平時應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,而研究證實薑黃裡的薑黃素、綠茶等,也具有預防胃癌的效果,而在癌前病變出現胃萎縮,或是胃粘膜變異為小腸黏膜的腸化生現象時,也應多吃。林肇堂說,重要的是應要早期檢查出幽門螺旋桿菌,及時治療殺菌預防胃癌。(聯合新聞網)
社區經營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:
★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,一定要買書學習!
如想要及時接受到「我愛社區」的好文章分享, 趕快來 「我愛社區」 按吧!